• 123
  首页 > 金元研究 > 研究报告


中国通胀压力料贯穿至明年中--调查
作者:金元 | 来源:cheny | 点击数:164 | 日期:2011-05-05


    转载自:中文路透网

    \r\n

    * 中国今年CPI涨幅料达4.5%,明年年中前季度CPI保持在3.5%上方

    \r\n

    * 预计今明两年GDP增速分别为9.5%和9.0%

    \r\n

    * 贸易顺差继续收窄,今年料为1,400亿美元

    \r\n

    \r\n

    路透北京5月4日电---路透最新季度调查显示,中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形可能一直延续到明年年中,而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虽料适度放缓,但仍会保持9%以上的较高水平,将为对抗通胀和宏观调控提供政策空间.

    \r\n

    19家接受调查的国内外机构预计,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9.5%,稍高于前次调查的9.3%;从季度GDP预估中值来看,经济增速或于今年馀下三个季度保持在9.4%,明年上半年稍有回落.

    \r\n

    调查结果并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料于今年二季度达到高点,但在明年年中以前,季度CPI涨幅都将保持在3.5%上方.今年全年CPI料达4.5%,较上期调查上升0.2个百分点,明年全年CPI亦料同比上涨3.9%.

    \r\n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刘铁军称,"海外经济复苏带动出口持续增长,国内投资跟上、消费平稳增长,整个经济形势不会有太大担忧.倒是通胀问题的确有点麻烦."

    \r\n

    他并补充称,国内监管层动用"约谈"等行政力量压制市场化的价格上涨,可能使通胀压力在二季度之後延续,"高点以後能否回落、回落幅度有多大,这些都要继续观察."

    \r\n

    而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师李伟杰认为,除去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已由食品过渡到非食品,并呈现刚性上涨的特征;在资源上依赖国外市场、又缺乏定价权,国内价格形成机制又导致物价在产业链中下游上涨,对抗通胀的调控政策和行政措施能否真正有效值得怀疑.

    \r\n

    他并称,国外粮食和食品价格仍存在新一轮上涨风险,煤炭涨价导致钢铁、化工产品等一系列产品价格上涨,此外石油价格的波动仍然是2011年经济增长和周期波动的核心风险之一;国内市场利率低位徘徊趋势未有根本性改变,资金面相对宽松,都将成为通胀压力的来源.

    \r\n

    为对抗通胀,中国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自去年10月以来已经连续四次加息,七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达到20.5%的高位.且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的表述称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

    \r\n

    \r\n

    **经济增速适度放缓**

    \r\n

    为配合调整经济结构,中国政府此前已将十二五(2011-2015)及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分别下调至7%和8%.此次路透调查显示,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将分别降至9.5%和9.0%,仍然明显高于目标.

    \r\n

    分析人士认为,经济适度放缓有利于为宏观政策正常化、化解通胀压力和房地产行业风险等提供必要的腾挪空间;而从经济增长的体质来看,投资、外贸和消费这"三驾马车"均无大碍.

    \r\n

    申银万国最新报告认为,虽然货币紧缩、史上最严厉的地产调控及4万亿元投资结束令新开工项目减少会带来经济增速回调,但对此无需太担心.由于世界经济总体不错,通胀风险过去後政策将进入稳定期,十二五项目陆续开工等都会促进经济向上.

    \r\n

    刘铁军称,在房地产行业调控下商业地产投资虽然下降,但国家对于保障房方面的投资可以对冲;出口订单需求旺盛令制造业有利可图也会带动投资;企业利润增长较快带来的自发性投资需求也部分抵消了信贷紧缩政策对于投资的负面影响.

    \r\n

    而世界银行于近日上调2011年中国增长预估,但敦促中国进一步收紧宏观政策,"中国应该让宏观政策彻底回归正常,以化解通胀和房地产方面的宏观风险".

    \r\n

    另外,中国政府已从国家战略层面摈弃出口导向的模式;由于中国已积累大量的外汇储备,过高的贸易顺差将会带来更多负面影响,外贸增长方式亟待转变.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每月顺差逐步收窄乃至小幅逆差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