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1月18日消息,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近日持续高涨,并突破90美元每桶,
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据国家发改委监测显示,2010年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上行,年
平均价格比2009年上涨28%左右。高企的国际油价加上国内近期出现的“油荒”,使人们
不禁对正在推进的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出现了“某种担忧”。
\r\n2020年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将达90天的进口量
\r\n2010年进入秋冬季以来,中国东部、南部许多地区突然出现严重的柴油供应短缺,但很快
趋于缓解。分析人士认为,2007年12月成立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对应对类似成品油供应短
缺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r\n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强中国战略
石油储备建设,健全石油储备管理体系。决策层决定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
地的建设。
\r\n由政府投资的中国首期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位于浙江舟山和镇海、辽宁大连及山东
黄岛,已于2008年全面投用。储备总量1640万立方米,约合1400万吨(按照BP统计资料的
换算标准,1立方米原油相当于0.8581吨),相当于我国10余天原油进口量,加上国内21天
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我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达到30天原油进口量。
\r\n根据计划,中国将开建8个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包括广东湛江和惠州、甘肃兰州、江
苏金坛、辽宁锦州及天津等。同时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全国各省市都
在争相竞争储备基地的审批,重庆市万州区、海南省和河北省曹妃甸等都有希望被选为三
期工程的储油基地。
\r\n据了解,2020年整个项目一旦完成,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
,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
署(IEA)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