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首页 > 金元研究 > 研究报告


中国转嫁生产成本影响全球 但国内物价压力不致失控
作者:金元 | 来源:cheny | 点击数:132 | 日期:2011-01-25


    * 中国成本上升的影响波及全球经济

    \r\n

    * 经济稳健尤其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

    \r\n

    * 中国的物价压力预计不会失控

    \r\n

    记者 魏伦(Alan Wheatley); 编译 白云/程琳

    \r\n

    路透北京1月24日电---这可以说是成功的代价.

    \r\n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开始将劳工成本和其它制造投入成本上升的影响转嫁出去,已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冲击的西方国家可能因此面临让他们头痛的新通胀问题.

    \r\n

    就像远远飘在晴朗碧空中的云朵,这一切目前暂未构成迫切威胁.美国和欧洲的产能过剩和高失业率,意味着多数企业将无法把源自中国的成本上升影响转嫁出去,只能被迫接受利润率下降的现实.

    \r\n

    但相关证据很清楚.

    \r\n

    美国劳工统计局本月早前公布,中国进口物价指数第四季上涨了0.9%,之前18个月一直大致持稳.

    \r\n

    该指数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曾下滑3.4%,抹去部分2007年底至2008年中期的6.7%涨幅.

    \r\n

    美国银行-美林分析师指出,当时这项指数跳涨的同时,中国通胀在上升,出口商扎堆的沿海省份出现用工荒.而这些正好与当前出现的情形吻合.

    \r\n

    美银-美林的报告称,近期数据表明,暂时偃旗息鼓两年後,中国可能再次成为拉高全球通胀的推手.

    \r\n

    \r\n

    **成本稳步上升**

    \r\n

    中国最大的出口省份广东省上周宣布,3月将把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约19%.北京去年12月底曾下令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20%,六个月前亦颁布过类似的行政命令.

    \r\n

    劳工成本上升反映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情况:人口多达逾13亿人的中国却出现劳力短缺.更准确地说,是缺乏愿意拿低薪,长时间工作,且年轻灵巧的劳工.

    \r\n

    随着中国努力增加劳工收入以及降低环境污染,取得能源、购买土地和配合环保规范的成本也稳步上升.

    \r\n

    全球消费品出口商--香港利丰(0494.HK: 行情)总裁乐裕民(Bruce Rockowitz)近期对路透Insider TV表示,产自中国的商品价格今年上半年很可能至少上涨10%.

    \r\n

    美国决策者一直敦促中国政府取消补贴并允许人民币升值,以修正被人为拉低的生产成本,他们认为这样的情况让中国在全球市场上赢得超强的竞争力.看看目前中国物价上涨的程度,正是美国决策者希望看到的结果.

    \r\n

    苏格兰皇家银行驻新加坡的策略师Dominique Dwor-Frecaut称,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无疑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