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首页 > 金元研究 > 研究报告


中国治通胀需多味药方 存准率及汇率均有调整空间
作者:金元 | 来源:cheny | 点击数:126 | 日期:2011-03-08


    路透北京3月7日电---今年中国稳定物价压倒一切,控制通胀自然是央行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首要指向.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主动性难免受制的情况下,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既可收回过多流动性,又能起到逼高市场利率的作用,恐仍将是央行首选调控工具.

    \r\n

    但治理通胀这一顽疾,单一货币政策工具显然已经"药力不够".调整汇率,以人民币升值应对输入性通胀,愈加被认为应是中国对抗通胀的另一药方.

    \r\n

    经过中国央行去年来迄今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後,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历史顶点的19.5%高位,上调还有多大空间已引发市场热议.

    \r\n

    但在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看来,针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央行仍应多选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r\n

    "最极端的是土耳其因外资流入,国内货币供应过多,对银行计提了100%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不做这个极端,但还有空间...现在还不到极限."吴晓灵在两会间隙表示.

    \r\n

    持同一观点的还有前央行副行长、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他日前也明确表示,如果未来出现大量外汇流入的情况,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空间,且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r\n

    "如果出现大量外汇流入的话,人民银行将增加外汇储备...导致货币多发.这种货币多发要把它收回来,那麽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空间是有的,"他说.

    \r\n

    中国收紧的货币政策已初有成效,2月新增贷款或远低于市场预期.但因公开市场到期和外汇占款持续注入资金,同期公开市场回收功能却受限,市场仍预期3月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或无悬念.

    \r\n

    \r\n

    **存款准备金率,可承受之高?**

    \r\n

    然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配以针对具体银行的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正在日益加大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银行资金面亦出现过流动性骤紧局面,民间中小企业贷款难怨声渐起.

    \r\n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日前表示,存款准备金目前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算是比较均衡的水平,已经没有上调的空间.

    \r\n

    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则表示,如果央行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些银行可能会受到压力.

    \r\n

    而吴晓灵表示,银行感觉资金紧主要体现在放贷规模受到约束,实际上银行头寸仍是足够的.央行动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除了看银行的贷款增速,亦考虑了资本充足率和稳健经营等因素.

    \r\n

    "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付息的,目前1.62%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涵盖了银行存款的利率成本.如果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的话,对商业银行来说只是赚多赚少,而不是亏多亏少的问题."吴晓灵说.

    \r\n

    \r\n

    **另一药方:人民币升值**

    \r\n

    在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让汇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应对通胀、特别是输入性通胀的重要作用.

    \r\n

    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此前称,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货币超发,导致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上升走势,中国今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要大于去年.而缓解该压力的对应办法就是令人民币升值.

    \r\n

    "治理通胀必须用多个药方...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应该是选项之一,特别是应对输入型的通胀...肯定会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吴晓灵说.她表示,理想的情况应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摆动,而非单边升值走向.

    \r\n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此前亦表示,贸易顺差过大是当前中国通胀根源.当前采取的一系列人民币汇率渐进式变革,虽然有效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但问题并未解决,矛盾在逐步积累,比如主要矛盾已由外汇短缺转变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

    \r\n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则表示,用汇率抑制通胀是双刃剑."汇率与通胀的关系与一国进口结构,贸易顺差,逆差都有关系."他称.

    \r\n

    陈德铭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以贸易状况要求人民币升值毫无道理,并称汇率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长远看,人民币是一个渐进升值的过程."